物性表上的机械性能指标
1. 拉伸强度,断裂伸长率,弯曲强度
拉伸强度,在拉伸试验中,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即为拉伸强度,在学术界称之为抗拉强度,在工程应用中常有人称之为拉伸强度,其结果以MPa表示。
用仪器测试样拉伸强度时,可以一并获得拉伸断裂应力、拉伸屈服应力、断裂伸长率等数据。
拉伸强度的计算: σt = p /( b×d) 式中,σt为拉伸强度(MPa),p为最大负荷(N),b为试样宽度(mm),d为试样厚度(mm)。 注意:计算时采用的面积( b×d)是断裂处试样的原始截面积,而不是断裂后端口截面积。
在应力应变曲线中,即使负荷不增加,伸长率也会上升的那一点通常称为屈服点,此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,此时的变形率就叫屈服伸长率;同理,在断裂点的应力和变形率就分别称为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。
弯曲强度:杆件在受弯时其断面的上部是受压区,而下面是受拉区。以矩形匀质断面为例,受压、受拉区的最外沿的强度
应力应变曲线
2. 模量
拉伸模量(Tensile Modulus)是指材料在拉伸时的弹性,其计算公式如下:
△f/△h(㎏/c㎡) 其中,△f表示单位面积两点之间的力变化,△h表示以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化。
更具体地说,△h=(L-L0)/L0,其中L0表示拉伸长前的长度,L表示拉伸长后的长度。
弯曲模量(Flexural modulus) 又称挠曲模量。是弯曲应力比上弯曲产生的形变。材料在弹性极限内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。公式如下:
E = σf2-σf1/εf2-εf1,E为弯曲模量;L、b、d分别为试样的支撑跨度、宽度和厚度;m为载荷(P)-挠度(δ)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,单位为N/m2或Pa。
弯曲模量与拉伸模量的区别
模量=应力/应变,拉伸模量即拉伸的应力与拉伸所产生的形变之比,弯曲模量即弯曲应力与弯曲所产生的形变之比。
3.抗冲强度
简支梁冲击强度 英文名称:Charpy impact strength 定义:试样水平放置,两端支持在支点上,用摆锤冲击试样跨距中点使试样断裂所需要的能量。
悬臂梁式冲击强度 英文名称:Izod impact strength 定义:试样垂直放置,下端被夹持,上端自由,用摆锤冲击试样自由端使试样断裂所需的能量。